在香港,没有任何一项商业活动能像保险一样反映香港历史的发展。
原址上海外滩的怡和洋行总部
1805年外商怡和洋行与宝顺洋行等在广州共同创办谏当保险行(又称广州保险社)。1841年鸦片战争中英军占领香港后,为躲避战乱,同年怡和洋行便将谏当保险行从广州迁到香港。
广州谏当保险行
1841年,香港第一家保险公司在颠沛流离中诞生。
和世界最早保险公司业务类似,香港早期的保险公司业务的发展与贸易活动息息相关,主要从事船舶及货物保险,后来逐渐经营火险及意外险等一般业务。而人寿保险则出现较晚,第一张寿险保单于1898年面世。
从1841年鸦片战争开始至今,香港保险业已经走过了175个年头。在这风风雨雨的百年中,它主要经历了这3个阶段。
1.幼苗期
从1841年到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以保险代理为主的发展阶段。
在这段期间,香港经济发展缓慢,保险业务主要由外资洋行操办,这些洋行只是在经营贸易和航运的同时附带地做保险代理,有的一家代理十多家保险公司的业务。至今,香港保险业仍然保留了代理人制度。香港目前有成百上千家保险经纪公司,每年为各大保险公司带来数以亿计的保额。极大的降低了保险营运成本,增强了盈利能力。
这阶段的外商保险公司根据英文“InsuranceCO”译称“燕梳公司”,保险公会则称“燕梳行”。
在1903年有2家华商保险公司(无人寿保险公司),1941年增至约20家,其中有5家是人寿保险公司。这一阶段香港保险市场实际上由英资公司所垄断和操纵,保险业务主要集中于航运及贸易方面,且绝大多数是由英国保险公司委托其在香港的代理行出单承保的。
2.重大挫折期
1941年12月起至1945年8月止,在香港被日本人占领的时期。香港保险行业备受摧残。
当时,所有英资保险公司完全被接收,不少英籍雇员被关在集中营,资金冻结,无法营业。日占领当局迫令所有华商保险公司恢复营业,但当时香港和英国信息中断,原来华商和境外的分保合同不能履行,大额业务的风险无从分散。香港保险行业面临危机。
为解决分保危机,华商保险公会成立火险分保组,以相互分保形式,暂时解决同业向外分保的困难。虽然,目前华商保险公会还在但已不复往昔。
香港保险行业至今还保留着行业自助的传统。成立了包括香港保监会、香港保险索偿局等民间组织,保障了香港保险平稳健康发展。
3.快速发展期
虽经历战火,饱经风霜。但香港保险行业以其顽强的生命力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
新中国成立前一段时期,中国内地大量进口外国物资,香港的转口贸易发展迅猛,带动保险业务发展。
随着香港经济的起飞并走向多元化,经济营运环境不断优化,香港的保险需求剧增,不但吸引大量英国以外的海外资金来港发展保险事业,也促使本地有实力的华资涉足保险业,因此有不少保险公司陆续开业。
新中国成立后,英美资本的保险公司也纷纷将原来设在中国内地的机构迁来香港,以香港地区作为其向东南亚扩展业务的据点。
加上香港人勤奋敬业,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经济日益繁荣,成为亚洲四小虎。香港的保险业更是一日千里地蓬勃发展起来。
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众多实力保险企业纷纷踏足这块风水宝地,随着全球的资金、技术、人才大量输入,香港迅速发展成为亚太地区的主要保险市场之一。
这些外资保险人在引进国际资本的同时,也为香港保险市场注入了国际化的保险经验和管理技术。
此时的香港保险业基本上是以直接经营为主,保险业务也不断地创新和走向多元化,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发达的保险市场体系。
经过百年历史的锤炼,香港保险具备了如下优势:
● 保障全面
● 诚信度高
● 缴费低、收益高
● 监管严格、规范
● 投保流程简单、核保宽松
● 保险公司历史悠久、实力雄厚
自2013年,内陆香港开放自由行后,内地客户赴港购买保险逐年增多并出现井喷。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的数据,2012年一举冲至99亿港元,上升幅度高达57%。2015年前三个季度,内地赴港购保险额就达211亿港元。内地赴港购买保险热潮必将对香港保险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关阅读:
新通移民专业办理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国投资移民,如果您对移民前后的任何一个环节有疑问,欢迎咨询新通移民专家,☞直达通道或拨打4008-262-186,我们将为您进行专业的解答。更有专业投资移民项目定制方案,为您量身定制,☞直达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