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惯了国内生活环境的人,初到加拿大肯定会有些不习惯,但逐渐适应后会爱上这里。本文作者就是如此,他和老伴在加拿大的一年时间里,见识到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便利,比如想在图书馆借书,可以先用电脑预订,到了图书馆后直接取走预定的书就行,还比如想要就读新移民免费英语学校,考完等级测试后工作人员会主动电话联系你注册信息,这些无一不让作者感叹,生活在这里太幸运。
去年是我生命中最值得回味、也是最难忘的一年。这年我和老伴一起移民到加拿大多伦多,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初来乍到,环境的差异,文化的冲击,扑面而来,许多的感受通过文字得以记录,偶然翻翻,感慨良多。
我的学生生活
学校离我们住处只有十分钟的路程。我到课室时还不到九点,里面空无一人。不一会儿来了几位女士,都是说粤语。九点过后,老师让我们到501室,课室四壁摆了十多台电脑,我找了个临窗的位置坐下。接着老师就分给每个人一个磁盘。里面是一组短文,除了文字还有声音。这个班开学已有一段时间,因为有了空缺才通知我来,老师向我问了一些话后就把我叫出去,她把我带到学校办公室(新生注册的地方),然后对我说,根据我的情况,希望我去“二级”班上课,说是一步步上来比较好,问我有没有意见,我当然没有意见。这样很快又办了“二级”班的入学手续。由另一位女教师把我带到另一课室。
一进课室,我还没有转过神来,就听那个老师说,这里全是女士,就你一个男士。全班十三位同学,其中两位看装束就知是巴基斯坦妇女。还有一位看上去有点像俄罗斯人,后来才知道,她是埃及人。后来跟邻座那位来自广东新会的同学交谈,知道这里每逢单月一日开新课。她已经上过一期。我问她为什么可以一直在一个级别的班上课,她说只要你愿意,可以一直在一个级别的班上课,但升级了就不能再读低一级的班。她为了学习基础打好一点,所以继续读这个班。
记得开学第一周,我们是以“家庭”为专题,所做练习都与此有关。阅读材料内容都很有趣。如阅读材料之一《起名字》,主要是介绍西人起名字的习俗。之后我们学习另一个阅读材料——《一个大家庭》。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说的是多伦多有一对夫妇,双方年龄都是47岁,生有十一个孩子,最大的23岁,最小的3岁。这是一个很特异的家庭,因为加拿大平均每户是1.7人。
我们围绕这篇课文“家庭人口多好还是少好?”,分正方和反方两组进行辩论;又要求每个学生带回自己家庭的照片,上台介绍,再把讲话内容写出贴到班级墙上。我也第一次用英语连贯地说出一段话,并写了一篇题为“我的幸福的家庭”的“作文”。在“老人家医治聋哑英语”的路上迈出了一步。
不知不觉,来加拿大已经一年了。一年来有不少人问我:习惯吗?我总是爽朗地答道:“我每天都感觉自己在享受过去从未体验过的全新的生活。”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