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小白爱问财
资产是指一种资源,即任何公司、机构和个人拥有的任何具有商业或交换价值的东西。如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不动产等。
按照1988年人们所拥有资产类别的可能性,我们假设居民当时拥有的是流动资产或不动产(当年居民保存资产的渠道更少,股票,基金,外汇,国外投资少之又少)。
一:流动资产
这里的流动资产主要指现金,1988年的M2是1.00996万亿,而三十年后的今天M2是177.02万亿,期间社会总货币增长175.27倍;
我们1988年大概有11.1亿人口,2018年为13.9亿(统计局数据),增加了25.22%;
如果想要拥有当年万元户同样的社会地位(即万元户/总人口的占比),那么现在需要拥有的现金是139.97(175.27/1.2522)万元。
也就是说现在的139.97万元身价才刚刚够当年万元户的门槛,千万身价也处于当年万元户的行列。
二:不动产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城镇住房制度主要实行公房和单位建房实物分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城镇化住房需求的日益增长,这种分配制度显然捉襟见肘,对于一些进入城市,但不符合分配条件的人来说,只能是望房兴叹。
于是在1978年9月中央召开的城市住房建设会议上,我们提出了房改,从此拉开了住宅商品化的序幕,紧接着1979年,上海市便响应政策,上海中华企业公司就向市场推出了20套商品住宅。
进入到1988年的时候,当时的国务院房改领导小组还印发了《关于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一方面肯定了前期试点城市的成功,另一方面正式向全国推广。
这也就是说,在1988年的时候,居民已经具备拥有不动产资产的可能性,按照国家统计局2013年公布的《1987年以来的国内商品房平均价格及上涨情况概览》显示,1988年的房屋均价在510元/平左右。
我们截取当年一线城市的房价作为对比,北京当时的房屋均价为1600-1900元/平,深圳新竣工的东晓花园售价1600元/平,上海显示每平米最高价已达2300元/平。
为什么是一线而不是全国均价呢?主要是当时能建商品房的区域基本都是各个城市非常核心的地段。这就好像股市一样,你不能拿交易所刚成立时上市的中农工建来对标现在的大盘平均指数。
截止2018年6月,北京房屋均价64051元/平方米,上海房屋均价52319元/平方米,深圳房屋均价55992元/平方米(数据为当月出售的存量住宅均价的算术平均值),综合均价为57604元/平方米,我们预估1988年一线城市房屋均价为1700元/平,那么这30年来房价上涨33.88倍。
如果当年的万元户,全部的资产都是不动产,那么现在这笔资产就约等于当年现金的33.88倍。1万是万元户,9万也是万户,当年的1万相当于现金33.88万,一个在温饱线上挣扎的普通家庭。当年的9万相当于现金304万,已经可以蜗居在一线的老小区等待拆迁了。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