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罗拉多州一个拐卖儿童从事色情服务的犯罪团伙被判处472年监禁,这是美国历史上人口贩卖案获得的最长刑期。
众所周知,美国一直推崇人权至上,但在对待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上,量刑却从不手软,宣判后,科罗拉多州总检察长表示“这项超过400年的判决在全国范围内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信息,即我们不会容忍这种对妇女和弱势群体的暴力行为。”
美国有部分州已废除了死刑,但在2019年,美国司法部宣布,联邦或将恢复死刑,而重启死刑后首批获刑的将是5名曾谋杀儿童的罪犯。
儿童权益保护,一直是全球各国重点保护领域,美国也不例外,特别是在失踪儿童上,投入了巨大的警力资源和社会力量。
2006年9月,得克萨斯州一名两岁的孩童失踪,警方接到报案后立即在孩子家附近展开搜索,50名警察开展地面搜索,还动用了两架直升飞机。在搜寻无果后,警方立即启动“全国儿童警报机系统”,向当地5000个家庭发布寻人公告,引发当地社区关切。
次日,100多名志愿者加入搜索行动,步入丛林以及打捞野外池塘。
第三天,直升机终于在一处池塘边发现了该名孩童。
很多移民美国的朋友也曾分享过自己在当地的见闻。
自己所在的市当时曾有家长报警称孩子丢失,三十分钟本市就已经全部戒备,不到半天时间全州都重视了起来,虽然最后发现是乌龙事件,孩子也安然无恙,但美国人对失踪儿童的重视,让人印象深刻。
美国国会在1982年通过了《少年儿童失踪法》,一旦儿童遭到诱拐或绑架,联邦调查局会立即介入。美国还设有“全国失踪与受虐儿童服务中心”,失踪儿童家长可以借助该中心网站制作标准化的寻人布告,也可以请求出动专业搜救小组。
政府如此重视儿童失踪,也不可避免地被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利用。
比如2009年10月轰动全美的“热气球男孩事件”,科罗拉多州一对父母向警方报案称,6岁的儿子爬入一个热气球升空不知去向。当天,美国各大电视台全天候进行了追踪报道,警方派出了两架军用直升机在北科罗拉多平原展开大面积搜索。虽然这一事件后来被曝光是一场为出名而策划的骗局,但美国警方和媒体对儿童失踪事件的全力以赴可见一斑。
但美国对于儿童保护也并非一开始就如此重视,政府及民众的意识也是逐渐培养起来的,这主要是源于三名儿童的失踪。
1979年,一名叫艾坦的6岁男孩失踪,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引起社会热议,失踪案的背后除了折射出美国学校与家长联系不紧密的漏洞,也暴露了警方的低效无能,根据不同司法辖区的规定,警方甚至要在孩子失踪24-72小时后才能做出反应。
第二名被拐的儿童叫亚当.沃尔什,他在1981年7月27日在商场与几个孩子打游戏,仅7分钟后,妈妈就再也找不到他。
1983年,里根总统宣布将艾坦失踪的5月25日定为“国家失踪儿童日”,并出台了《失踪儿童援助法案》,该法案呼吁在全美范围内建立失踪儿童免费报警热线,以及全美失踪儿童信息汇总和甄别中心。这成为了把住儿童走失的第一道关。
亚当失踪后,他的父母开始了维护儿童安全的道路,在他们的推动下,美国执法机关、联邦调查局设立“全国失踪与受虐儿童服务中心”,并开通多种语言全天候救助热线,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营救被拐骗儿童,成为把住儿童走失的第二道关。
20世纪80年代后期,沃尔玛超市开始启用“儿童安全警报系统”,并以“Code Adam”命名,以此来纪念亚当。此后,美国超市、商场、医院、博物馆、休息站等公共场所都采用了该系统,成为把住儿童走失的第三道关。
但悲剧并没有因此停止。
第三名被绑架的孩子是9岁的安博·哈格曼。1996年1月13日,她在骑车时被绑架,警方于4日后在其家附近发现了尸体。
之后在各方努力下,名叫“安博警报”(Amber Alarm)的失踪儿童警报系统诞生,至今广泛用于美国50个州,覆盖全球18个国家。该系统通过商业广播电台、卫星电台、电视台,以及电子邮件、电子路牌、短信等方式广泛发布警报信息。这一方式成为把住儿童走失的第四道关。
如果说“儿童安全警报系统”解决了儿童在公共场所的失踪问题,那么“安博警报”则是将失踪儿童和犯罪分子曝光在民众的海洋里。1996年以来,“安博警报”已成功寻回、解救了602名失踪儿童。据“安博警报”官网2013年发布的信息称,“安博警报”能将信息直接推送到失踪儿童所在区域的97%的居民手机里。
这三名儿童的不幸遭遇,彻底改变了美国对待解决儿童失踪问题的态度。据美国“全国失踪与受虐儿童中心”的数据表明,自成立以来,该中心接手的19.5万件未成年人失踪案件中,已经成功找回18.3万名未成年人,寻回比例从1990年的62%上升到当年的98%左右。
孩子关乎着一个家庭的未来,儿童保护也是全球各国极力重视的问题,要彻底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需要政府、家长、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愿天下无拐!